《死亡搁浅》之后,能做的真的只有在游戏里送快递吗?
保持连接
直到我在最后一章中跑了很久很久以后突然意识到,这一章为何如此漫长,甚至毫无要结束的感觉时,终于忍不住打开搜索引擎,查找了游戏攻略。是的,最后一章并没有真正结束的那一刻,玩家永远等不到总统就职。
从开始游戏到主线任务结束,即使那些剧情视频不跳过,我也只是用了不到 70 小时,而后面那些支线的任务以及拿各种成就,你又可以再玩上几十甚至上百小时,真正地消磨时间。如同人生一般,由生到死,不过几十年,如果只是把生活当作完成任务一样,那几十年如一瞬,谢幕很快到来,可生活真正的乐趣,难道不就是那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消磨时光的时刻吗?
当人们把电子游戏独立为第九艺术时,也意味着游戏不再只是追求单纯的趣味、操作或者视效、配乐等等,也要求它有独立而又深刻的思想,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地去思考。
一切可引发人类思考的事物皆是艺术。
《死亡搁浅》的评价毫不意外的呈现出两极化,似乎极具个性的人、事、物都是如此,有人多么喜欢,就有人多么无感。
如果只是简单的把《死亡搁浅》看作一个送快递的路上顺便打一打 BT 或者米尔人的游戏,那实在是无聊的要命,随着武器和装备的升级,以及玩家的操作经验的积累,BT 和米尔人变得无足轻重,太容易就打败了。而游戏真正吸引我的,则是那些完全可以跳过的视频剧情和文字故事。
我无意再写一些关于死亡搁浅的游戏介绍,又或者是玩家攻略,因为早就有无数的各种媒介的内容。只是作为游戏玩家,一个能让我沉迷几十小时去玩的游戏,总有一些可以让人停下来思考的地方或者交流的点。
如同游戏的核心主题“连接”一样,在现实的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为重要,这种连接的表现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。我曾和朋友们讨论,在生活中,我们何如确认自己的存在,就是联系或者交流,你和另一个人对话,得到对方的反馈,如同发射出去的声纳,在返回后你确认了对方的存在,同时也确认了自己的存在。如果射向宇宙的电波永远没有回应,那我们是否存在?看似连接全球的互联网,让一切变得更加丰富,但如果我没有在网络上留下痕迹,是否意味着我并不存在?
在我第一次意识到游戏的核心是“连接”之后,我立刻想到另一部电影,《寻梦环游记》,在电影里,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,遗忘才是永恒的消失,当现实世界没人再记住你时,亡灵世界的人们才会真正的消失。而游戏中的 BT 便是在生物死亡后搁浅在现实世界,它不再是生物,也不是某种物质,更多的像是一种联系,BT 连接着现实世界和冥滩,而冥滩就是生与死的边缘地带。
游戏中飘荡在现实世界的 BT 们都有长长的脐带,脐带也是一种连接,在人类世界,脐带连接着胎儿和母体。在游戏的前期部分,遇到 BT 时要么想办法绕开,要么只有等 BT 将山姆拖入焦油后才可以与之战斗。但等到山姆在玛玛的实验室获得脐带切割器技能后,便可以悄悄的接近 BT,然后割断脐带,BT 也会随之消失。脐带切割器第一个切割的就是玛玛与自己的 BT 孩子的脐带,最终玛玛得以自由和解放,与双胞胎的妹妹洛克妮重逢并合二为一。
在中国的传说故事中,有奈何桥的说法,奈何桥是连接现实与阴间的桥梁,而游戏中的冥滩也与之类似,人在死亡后只有通过奈何桥才能投胎转世开始新的世界。
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冥滩,每个人也有着自己不同的梦境。山姆是遣返者,在游戏中死亡后,山姆可以在冥滩找到自己的身体然后被遣返,山姆的冥滩更像是山姆的梦境。人类的梦境也如同冥滩一样,或许连接的正是另一个未知的世界,有时我们会在梦中遇到熟悉的朋友,亲人,甚至死亡的亲人,有时梦中更会发生各种现实世界不可能的离奇事件,梦境更是瞬息万变,前一刻还在这里,下一刻就到了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场景。在阿凡达电影中,也有着类似的设定,人类需要进入睡眠舱之后才能激活与之相连的纳美人身体。或许生就是死的梦境,而死也是生的梦境。
山姆本身可以感知到 BT 的存在,但无法看到和确认 BT 的位置,BB 让他拥有了确认 BT 位置的能力。游戏中关于 BB 的设计,最有趣也是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就是,当山姆死亡后跌入冥滩的深水中时,找到山姆的身体,此时镜头会从山姆的口中看到 BB 给你点赞,不过有时会是先看到 BB 的屁股,非常有意思。BB 是婴儿,代表着生的希望,山姆和 BB 连接,在死亡搁浅后的末日世界,带来人类生命的希望和延续。
游戏中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就是“赫( Ha )”和“卡( Ka )”的概念,在主线剧情中出现过两次解释,第一次是玛玛和洛克妮的关系,另一次是总统和亚美莉的关系。事实上“赫”和“卡”的概念来自于古埃及的文化,“赫”指人类的肉体,“卡”指人类的灵魂。在我看来,人应当是有三种存在形式,肉体、灵魂、精神,三者的关系类似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、自我与超我的概念。肉体存在于人类现实世界,具有物理形态,灵魂存在于肉体与精神的过渡地带,可与肉体分离,也可与肉体合一,没有人类物理世界的形态,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可见的,它存在于另一个世界,也与现实保持着联系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有一种习俗,人死后的第七天,死者的灵魂会回来,而在回来的这段时间,家里所有的镜子要全部遮挡住,防止回来的灵魂留下,所有人也要暂时离开,防止遇到回来的灵魂。精神则没有具体的形态,更多的类似于人的影响力,或者某种思想和观点的传播。这三者在人类世界也可以分别对应为人、鬼、神。
游戏中的很多设定都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对应的解释,比如“时间雨”,类似现实世界的酸雨,有着同样的毁灭性,比如“焦油”,就是石油,同样产生于地下,让人恐惧又让人兴奋,打败焦油中的 BT 时会得到大量的“开罗尔物质”,而“开罗尔( chiral )”一词来源于希腊语,意味着“手”,所以开罗尔物质是手型的。而“杜姆斯”存在于像山姆这类少数人中,可以让拥有这种体质的人感应 BT,似乎就像现实世界中那些所谓的通灵者。
《死亡搁浅》有着独立的世界观和设定,又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或许正是游戏吸引人的地方,让玩家可以基于现实,又拥有想象。
每当山姆从私人套间离开时,连接 BB 后有时会出现一段回忆视频,一开始我以为那个回忆是 BB 的,后来发现,确实是 BB 的,只不过这个回忆是山姆还是 BB 时的回忆。
生命起源于爆炸,也演化于爆炸,爆炸从来不是终结,而是新生,死是生的开始,生亦是死的开始,如此循环往复。人类生命从孕育开始就是一种连接,精子与卵子的连接,胎儿与母体的连接,独立生存后,人类又通过语言、文化再一次连接,或许生命的本质就是一种连接。
Support me on Ko-fi